首頁立法會事務立法會事務法案:《2022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辯論
立法會事務
返回
法案:《2022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辯論
28.04.2022
主席,我發言支持《2022年撥款條例草案》。


財政司司長制訂這份財政預算案的時間,正好橫跨本港從連續數月零確診,到第五波疫情爆發的時期。在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制訂預算案,是一項很大的挑戰。司長能夠迅速應對疫情,撥款675億元用於防疫抗疫,全力配合以抗疫為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方針,讓特區政府能夠迅速採取多項措施抗擊疫情,這值得肯定和支持。同時,感謝中央政府的支援,讓特區政府可以在短時間內採購到大量防疫抗疫物資和興建隔離設施,為穩控疫情提供有力的支援;亦有賴本港醫護人員、前線工作人員、義工和前來支援的內地專業人員緊守崗位,不遺餘力地投入抗疫之中,本港才能渡過難關,我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感謝。 
第五波疫情對本港的衝擊非常大,經濟持續面對下行壓力。今年預算案的逆周期措施總承擔額超過1,700億元,當中包括“加碼”發放1萬元電子消費券紓解民困,並為日後經濟復蘇鋪路,值得支持。司長正視“無殼中產”面對的住屋困難,首次建議設立上限10萬元的住宅租金開支扣稅,有望大大減輕中產人士的租金負擔,這亦是我多年來所提出的,對此我表示支持和肯定。希望未來政府能給予中產訴求更多的關注。


主席,其實無論是基層市民蝸居於“劏房”,抑或是中產捱貴租、“上車”難的問題,都離不開土地供應這個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雖然司長在預算案中提到,會從未來基金預留1,000億元,作為加快推動北部都會區內土地、房屋和交通基建項目進程的專項撥款,但短期內難以紓緩公屋短缺和樓價貴的情況。預算案在土地供應方面,重提既有的土地供應策略,以及發展局正檢視與土地發展相關的法例,卻未見着力檢討各政府部門在土地發展過程中架床疊屋的情況。長期累積下來的房屋和土地短缺問題,依然未能在預算案中透露一些曙光。因此,我非常希望,特別是下屆政府,敢於正視房屋問題,在開闢土地上要不拘一格,對流程作出全盤檢視和優化,真正做到以結果為目標去解決問題。


主席,預算案初步配合“十四五”規劃賦予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文化定位,增撥資源推動文化藝術產業,一共增撥了2億1,000多萬元,用於提升康文署轄下演藝場地設備、為九大藝團推出“藝術科技資助先導計劃”、額外注資“藝能發展資助計劃”、注資“粵劇發展基金”等,以及為東九龍文化中心預留每年8,500萬元,提供有系統的培訓及藝術科技的設施,方向值得支持,但我認為力度仍可逐步加大。


預算案撥款4,200萬元舉辦“香港演藝博覽會”,為表演藝術界提供一個國際性的平台,幫助本港和內地文藝團體走向國際,增加與外地藝術團體交流的機會。措施大方向正確,但未來應考慮進一步涵蓋視覺藝術,把握機會將這個項目提升為大型的文化藝術博覽會。同時,我認為博覽會對產業型的文藝團體較有幫助。我建議政府應該成立專項的“文化藝術交流發展基金”,資助一些事業型的文化藝術團體作中外文化具體的交流工作。


主席,一個城市要成為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活躍的本土文化藝術市場,更需要強而有力的推動意志及政策的支持。我很高興本屆政府終於提出改組政策局,採納我倡議多年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遊局”)的建議,新一屆特首的候選人亦傾向接納這項提議。可惜的是,預算案並未為可能設立的文體旅遊局調整現有及預備新撥資源,以落實未來推動文體旅遊和藝術發展交流的工作。要推動文化產業的專業及事業發展,政府除了“推廣者”的角色外,亦要做好“促成者”的角色。我期望政府盡快透過教育系統,強化學生的文化藝術教育,提升青年學生的文化修養,培養配合政策需要的人才。政府亦必須做好頂層設計,例如提供稅務優惠等措施,鼓勵商界贊助文化事業及投資文化產業。


主席,第五波疫情廣泛傳播,反映政府在應對疫情大規模爆發上,仍然欠缺充分估計和準備,亦暴露出目前醫療制度和安老服務存在的一些缺陷。近萬的死亡數字,其中大部分屬於長者,其中亦超過一半是來自安老院舍的老人,這個數字令人寒心。


按照2017年的《安老服務計劃方案》,2021年的資助宿位需求為48 000個,但目前只能夠提供約3萬個。預算案並未對增加資助安老宿位提供有力支援,目前輪候冊上26 000多名長者仍要無了期地等待。雖然社署有通過“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試驗計劃”和“長者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等措施來增加供應,但遠遠追不上推算數字和實際需求。


社會上有很多經濟能力較弱和缺乏支援的長者需要入住安老院舍,但受限於資助宿位短缺,私院成為不少長者的選擇,但私營院舍以商業原則運作,要“睇餸食飯”,質素很大程度上要視乎收費,服務表現參差。若放在疫情之下觀察,一些院舍更成為長者的高危陷阱,“一人中招,全院感染”的情況比比皆是。即使日後政府修例上調院舍的最低人均面積標準,若沒有增加院舍供應及改善環境設施等措施,宿位的供應仍將出現緊張。若日後需要面對新一波疫情的衝擊,仍顯得無法抵禦。我希望政府及早應對這些挑戰,全面檢討有關政策,有力地增加安老院舍的空間和質量以應對。


主席,其實安老院舍質素參差和數量不足的問題,除了牽涉土地供應的因素外,亦涉及人口老化的現象。人口老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老齡化社會必將到來。雖然政府推出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和長者屋等計劃,但在社區服務市場發展遲緩和缺乏持續推行的情況下,有關計劃給人的感覺是只能聊備一格,無法實現居家安老的目標。因此,政府必須盡快制訂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長遠策略,對本港長者的安老需求作充分的調查了解,明確界定不同的安老需要,基於數據制訂各項合理的政策和適切的標準,從而透過加強健康教育、落實居家安老為主的養老體系、建立可持續的社區照顧計劃、促進安老產業發展、跨境安老和完善資助安老宿位等政策,多管齊下建構長者友善城市。


主席,我謹此陳辭,支持《2022年撥款條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