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立法會事務立法會事務善用公共財政,加強香港經濟創意動力
立法會事務
返回
善用公共財政,加強香港經濟創意動力
16.10.2013

主席,首先要多謝梁繼昌議員提出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議題。原議案提到要擴闊稅基,大幅提高人力資本及社會基礎建設的投資,有部分內容我是同意的,但同時——希望我沒有曲解梁議員的意思——原議案的內容似乎是指擴闊稅基後,政府的收入就會隨之而增加,因此也有能力大幅增加其他社會投資,這樣是否將擴闊稅基與加稅混為一談,令擴闊稅基的討論有可能劃上句號呢?

 

對於市民而言,一提到擴闊稅基,就自然會聯想到加稅,繼而“耍手擰頭”,討論的焦點很易會被轉移,建議也會不了了之。在目前的社會氣氛,再加上政府本身坐擁豐厚財政儲備的前提下,要說服市民接受擴闊稅基,不論是加設哪一種稅項,恐怕也只是一個容易引起民怨、自製政治炸彈的行為,政府亦不會貿然冒險。可是,反過來看,如果我們不趁目前經濟條件較好的時候研究擴闊稅基,難道要等到經濟差的時候才想辦法?

 

香港稅基狹窄是一個老掉牙的問題,目前的稅務收入主要來自利得稅、印花稅和薪俸稅等與經濟環境直接掛鈎的稅種,經濟好的時候,庫房的收益自然增加。可是,眾所周知經濟周期必然有起伏,一旦經濟衰退,從以上稅項所收回的稅款自然會大打折扣,如果稅基狹窄,政府又沒有其他稅項保障收入來源,就很可能會構成財政赤字。

 

很多人都認同簡單低稅制是香港經濟賴以成功的基石。無可否認,簡單低稅制的確是吸引外來投資的重要因素,但稅基過於狹窄,也可能令政府缺乏持續穩定收入,提升整體競爭力。例如,社會希望政府在教育、醫療和福利等方面作長遠的承擔,但政府受制於稅收問題,收入不穩定,做事每每綁手綁腳,自然也不敢作出過多的承諾。

 

或許有人會認為,政府拒絕作長遠承擔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但我們不能否認,如果財政資源這塊“餅”沒有造大,要進一步增加社會投資,就要壓縮甚至削減其他開支。因此,我認為真正負責任的表現,應是從研究擴闊稅基入手,引導社會在這方面作理性的討論,以重整公共財政,運用盈餘規劃長遠政策,為社會帶來更大的效益。

 

我希望市民明白,擴闊稅基和加稅之間並沒有必然的等號。擴闊稅基旨在令稅項更多元化,建立一個更公平和更穩定的稅制。在維持量入為出的理財原則,以及現時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環境下,政府要向市民清楚交代,提供更多有關未來公共開支預測的數據,特別是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讓社會對擴闊稅基有更充足的討論,研究如何進行改革。同時,為避免加重市民的負擔、避免對經濟及民生造成重大的影響,將來如要開徵新稅種,也可考慮調整部分或降低目前的稅項,使公眾更容易接受。

 

主席,原議案同時提到提高人力資本及社會基礎建設的投資,對此我是贊成的,但我認為如果將資源單用在這兩個方面是遠遠不足夠的。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下,知識型經濟是發展的大方向。要在這大趨勢中保持競爭力,創新和創意就是當中的重要元素。我們要在傳統經濟模式的思維外,另覓創新的出路,亦應利用稅制政策和公共開支促進經濟發展,開拓新的領域,提高香港長遠競爭力,以免被競爭對手拋離。

 

環顧香港周邊的經濟體系近年都積極開拓不同的出路,例如上海自貿區的建立、韓國經濟的多元創新,亦旨在加速升級轉型。面對後勁凌厲的競爭對手,我們必須把握仍然存在的優勢,積極尋找新功能定位。事實上,社會過往不時都有相關的討論,上屆政府亦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的確曾給予我們一個嶄新的發展方向。可惜歷年來產業政策不完整,很多時候也流於東併西湊,甚至是畫餅充飢。

 

舉例來說,在文化產業政策上,多年來只見政府在空間資源部分着手發展西九文化區,卻未見整套產業政策,在人力資源、財政資源及政策資源上作適當的配合,只有零碎的支援措施。西九雖然帶來一流的硬件配套,然而我們仍需思考文化的角色和定位,以投入更多資源,思考如何將文化轉化成促進經濟的創意活動,將公共開支轉化成社會資產。

 

主席,我謹此陳辭,支持原議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