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事務
返回
2014施政報告 (一)
12.02.2014

主席,特首的第二份施政報告對有燃眉之急的人伸出援手,提出一系列扶貧安老的措施,每年增加100億元經常開支,我相信大部分香港市民大體上均支持政府扶貧的方向,亦認同政府應將金錢用在最有需要的人身上。

 

事實上,政府現有儲備合共13,000億港元,包括7,000億元財政儲備 及 6,000億元基金結餘,可謂財力雄厚。但是,很諷刺的是,過去政府面對財政盈餘這個“開心的問題”時,卻不懂得如何處理,採取最方便、最短視的方法就是 “派糖 ”。過去6年,單是一次性 “派糖 ”就花了最少2,000億元,而在2011年,政府更直接“派錢”。

 

當然,對於在經濟困難的年頭,適量的“派糖”以紓緩市民的經濟壓力,我是認同的。然而,單靠“派糖”或將錢撥作財政儲蓄,而不用於投資社會、解決社會問題,則是十分短視和欠缺承擔的做法。事實上,過去數年,醫院病床數目沒有增加,貧富懸殊繼續惡化,大學學額停滯不前,房屋開支更屢創新低,讓全港市民承受這些問題的惡果,很多市民成為政府當時不作為的受害者。

 

主席,適度地增加經常性開支,追回過去的虧欠,是有需要的。當然,我們亦要經常提醒自己,香港的開放型經濟很容易受環球經濟周期性的波動影響。現時外圍經濟不穩,加上美國逐步退市、香港人口老齡化、勞動力正逐漸縮減,確實存在很多隱憂。居安思危,也不算杞人憂天。香港簡單低稅,但卻稅基狹窄。自回歸以來,政府的開支與收入並不相稱,政府累積開支增加了126.4%,但收入只增加54.7%,而同期的本地生產總值則只增加56.7%,財政收支結構失衡的問題未有解決。

 

主席,扶貧、安老、助弱等福利開支雖然屬於消耗性,不似經濟基建和教育開支是社會投資,難免會引來社會各方非議。此外,更有不少聲音批評政府“慷納稅人之慨”,擔心香港傾向社會主義,增加福利訴求的政治壓力令政府開支有增無減,擔心民粹主義令公共理財日後無限擴大。但是,這類開支卻對維持社會公平、關愛和穩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日,湧現了各種加稅的建議,從奢侈品稅、資產增值稅到環保稅。如果政府日後陷入財困,恐怕提高稅收以應付福利開

支,並非遙不可及。

 

早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公開警告,財政儲備可能會花光,將於20年內用完。我相信司長只是一番善意,提出警示,而不是危言聳聽。我非常歡迎司長近日主動提出日後減少甚至取消一次性 “派糖”、“派錢”的做法,把有需要的服務納入福利保障制度,令政府開支更能有針對性和可持續性,做到“應使則使,應慳則慳”。

 

至於支援中產方面,今次施政報告並沒有提及,我和新論壇的朋友對盲目“派糖”有很大的保留,但仍期望政府提出配合政府政策的稅務寬減,例如提高子女教育免稅額、設立私人醫療保險免稅額、設立大廈維修免稅額,以及私人樓宇租金免稅額。凡此種種,一方面可減輕中產人士沉重的稅務負擔,亦可提供誘因,推動醫療保險及大廈維修等相關政策。

 

主席,《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政府的 “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十六年來,政府整體上奉行“政府開支不得超過本地生產總值 20%”的規定,但對儲備水平的表述卻莫衷一是,歷任財政司司長可謂“各師各法”:梁錦松先生訂下12個月公共支出上限;唐英年先生則要求佔本地生產總值三成至五成,而曾司長則主張越多越好。我很希望政府在稍後公布的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報告中能夠清楚交代如何釐定儲備水平,在恪守財政紀律之餘,亦能夠投資未來,長遠改善經濟及社會結構,維持社會穩定發展。

 

主席,至於如何提升生產力,在我們信奉自由市場的大環境下,應該有更多市民認同要造大個“餅”,開拓新出路。因此,對於特首宣布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我是十分支持的。我期望創新及科技局的成立可有助整合各部門的人手及資源,推動本港產業政策及科技發展,提升整體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關於創新及科技局的職能,有傳聞指出,電影及創意產業政策將來會一併歸入新局。姑勿論最終的安排如何,我認為政府有需要採取適當措施,推動本地電影及創意產業的發展。但是,綜觀整份施政報告,這方面着墨不多,是較為令業界失望。我期望當局制訂政策,並探討電影業未來的發展路向,特別是研究如何支援電影的後期製作,令這些工序能夠回流香港,並提出新措施,增加本地製作量,重建本地電影的觀眾羣,這樣才有望振興電影業,推動經濟。此外,政府也應該督促電視廣播的新機構盡早投入服務,以提高行業的水平和競爭力。

 

至於文化及創意產業方面,施政報告表示會善用九龍東轉型,將該區發展為有特色的商貿區,例如將觀塘繞道下的空間用作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用途。整體而言,我認為這個發展方向可為產業化增添新動力,而業界對於新計劃也有一定的期盼。

 

不過,當局必須與業界保持溝通,盡量避免計劃衝擊當區現存的藝術家,以及藝術和康樂團體,為他們帶來額外的租金壓力,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同時,政府亦要注意當中的軟件配套和策略,包括如何營運管理、鼓勵公眾參與,以保證計劃的成效。同時,政府應該把握西九和啟德項目的發展機遇,支援文化創意及體育產業的發展,增加舉辦文化、體育盛事,帶動和提升旅遊業內容素質和發展,增加城市魅力。

 

另一方面,自 2003年 “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下稱“CEPA”)實施以來,為本地各行各業開拓不少商機,但隨着中國內地不斷開放,我們應該抓緊機遇,繼續透過CEPA深化兩地合作,並改善“大門已開,小門未開”的問題。我特別促請政府當局協助本地出版業界進一步開拓內地市場,具體的方向包括爭取降低審查及關稅制度的門檻,為本地出版商爭取直接進入內地市場和發行書號等,擴展業界的發展空間。

 

主席,我相信,只有繼續將經濟的“餅”造大,落實產業發展,並全力開拓國內外的商機,增加收入,才是理財的治本之道。長遠而言,也有助抵銷經常性開支不斷增加的壓力,穩定庫房的收益。主席,我今天的發言到此為止。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