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事務
返回
2014施政報告 (二)
13.02.2014

主席,特首承接上次的施政報告,繼續用較大的篇幅,討論香港的土地供應問題。事實上,香港土地供應不足,已成為香港發展最大的瓶頸,每一位市民、每一個行業,都承受供應不足所帶來的困難。解決住房問題需要土地,發展產業需要土地,改善康樂文娛設施、興建醫院、改善教育亦需要土地,我認同特首必須要以增加土地供應作為首要工作。

 

行政長官接納了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的建議,確立了未來10年供應47萬個單位的目標,亦匯報了政府物色土地的計劃,表現出在土地供應規劃上的努力;提出發展新界東北及大嶼山、興建大型人工島的計劃,均是具有遠見的規劃。我多次建議,政府應增加啟德和西九這兩塊市區珍貴土地的發展密度,增加樓面面積的供應,以滿足業界和公眾的需求,這些亦在施政報告中得到積極回應。總的來說,在土地和房屋方面,施政報告讓公眾感受到政府解決土地問題的決心,或許能挽回市民對政府土地房屋政策的信心,這是值得肯定和支持的。

 

主席,儘管政府作出努力,但數據也指出,目前仍未有足夠的土地,以滿足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再者,遠水不能救近火,樓宇供應有很強的滯後性,政府即使找到足夠的“麪粉”,也要花很長時間來製造“麪包”。

 

過去多年,製造 “麪 粉 ”的工作幾乎停頓下來。在 2007年 至 2012年,政府 6年平整的土地面積合共只有 82.7公頃,當中屬於房屋用途的更只有 16.4公頃。房屋開支佔公共開支比例,也由 2001年的 15.1%下降至 2010年 的 4.2%。至於私人住宅的落成單位量, 2007年 至 2012年每年只有大約1萬個。要追回過去的空白,市民只能耐心等待,才可以看到供應有實質的增長。所以,政府一定要汲取樓市波動帶來供求失衡的教訓,加倍努力建立充裕的土地儲備,不能因市場和經濟周期波動,而影響土地供應的長遠規劃。

 

主席,在支持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的前提下,我要提醒政府,在尋找土地時,需要有章法,避免操之過急,被人批評為“盲搶地”。政府必須要考慮到土地的使用效率,以及平衡社 區對各項設施的基本需要。如果將一些原本規劃作文娛康樂用途的土地改作建屋用途,很容易會引起矛盾,影響到社區的和諧,所以一定要小心處理。

 

主席,樓價租金飆升,固然與供應有密切關係,我們必須從加大供應着手,長遠解決問題。但是,由於樓宇供應有滯後因素,因此,我同意政府需採取措施,壓抑外來投資和投機活動,作為調控樓市的手段。

 

2012年出台的“雙辣招”,有效控制了市場失控的狀態,管理了公眾對樓市的期望,壓抑了樓價炒賣上升的趨勢,是恰當、合理和及時的措施,有延續的需要。面對瞬息萬變的樓市,政府的措施同時必須保持靈活性,以迅速回應市場的變化,否則太多的掣肘,反而會令市場有炒作的機會,為樓市造成更多不明朗的因素,“辣招”可能落得“不辣”或“過辣”的效果,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主席,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善用九龍東轉型的機遇,支持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的發展,亦會考慮將觀塘繞道下的空間用作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用途。對於從事創意產業及文化藝術工作的朋友來說,這個建議令人期待。

 

我想強調的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很多藝術工作者都受到活化工廈政策的影響,有些面對租金大幅增加,有些被迫遷。活在工廈的藝術羣眾,反被活化工廈政策排斥。所以我再次要求政府,必須檢討活化工廈的政策,正視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困難,要為他們提供生存的空間。我亦希望政府盡快公布有關觀塘繞道發展計劃的詳細內容。至於施政報告也提到,預留 10億元設立 “活化已復修堆填區資助計劃”供非牟利機構及體育團體等申請撥款,以善用已修復的堆填區發展康樂設施,我非常支持。不少體育總會向我反映,欠缺專用場地,是體育運動發展的一個重大障礙。計劃的推行,相信能稍為彌補現時緊絀的場地供應,滿足部分體育團體的需要。

 

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