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立法會事務發言法案:《2021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辯論
發言
返回
法案:《2021年撥款條例草案》——二讀辯論
21.04.2021

代理主席,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全球,香港亦經歷了4 波疫情。因應抗疫需要,政府多次實施禁令收緊社交距離,例如限聚、停止授課及關閉處所等,令不少行業及整體經濟受到很大打擊。因此,要在疫情肆虐的情況下制訂財政預算案("預算案"),確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受到疫情影響,去年本地經濟收縮了 6.1%。為緩解受疫情影響的市民和行業的困境,政府便設立防疫抗疫基金,連同去年預算案"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的措施,開支超過 3,000 億元。雖然社會期望今年下半年本地經濟能夠回復增長,但面對疫情持續,預算案繼續推出 1,200 億元的逆周期措施,穩經濟、紓民困的方向值得支持。

 

同時,為了 謹慎理財 以 維持政府財政穩健 , "派 糖 "措 施 亦 較 以往"縮水",不僅降低了連續 14 年對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及"生果金"受惠人發放的額外津貼,各項課稅的免稅額亦大幅降低。此外政府今年亦沒有向全港市民派發 1 萬元現金,改為派發 5,000 元電子消費券。作為政府在疫情下發揮刺激及促進經濟的良好意願,我對此是認同的。

 

在去年 2 月疫情爆發之初,我已提出"援助'體育、演藝、文化、出版'界別政府行動方案",並建議設立"文康消費券"。事實上,自疫情爆發後,本地表演場地及體育設施被勒令關閉,令業界失去了主要營運和活動的空間,流失大量工作,而學校關閉亦令不少藝術教育及體育訓練活動停頓,令從業員失去收入來源。雖然政府推出防疫抗疫基金支援業界,但仍然難以彌補損失,很多人亦由於不符合申請資格而未能受惠。

 

政府今次推出電子消費券,業界當然支持,並希望有關消費券可以涵蓋文化、藝術及體育相關的消費服務,讓業界能夠受惠。很可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轄 下 的 購票系統目前並未能接受電子消費券計劃下的支付工具。因此,政府有必要盡早解決問題,否則大部分文化、藝術和體育業界將被排除在消費券計劃之外。此外,我亦希望政府可以協助中小商戶建立電子支付系統,讓雨露得以均霑。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大型商戶如連鎖超級市場、便利店和食肆等佔有市場優勢,中小商店及康體服務難以與之競爭,以致消費券大部分利益可能最終都會歸於大財團和大企業。再者,消費券的發放模式亦令市民傾向於購買日常用品,結果最為受惠的仍然是超市或連鎖店,以致有可能再次重蹈當初"保就業"計劃的覆轍。政府必須思考如何做到普及受惠。

 

代理主席,在疫情下,今季失業率上升至 7%,是近 17 年的高位。餐飲和零售業等行業固然是重災區,藝術、娛樂和康樂活動業的失業率更加高達 10.4%,遠高於整體失業率。很多從業員,特別是業界內的自由工作者均失去工作和收入。他們很多也沒有開立強制性公積金戶口,無法受惠於"保就業"計劃,但又未必符合防疫抗疫基金中支援文化及體育界計劃的申請資格。

 

我曾建議政府應為上述人士設立短期失業援助,只要他們能夠提供失去工作的證明,便可以申領一定金額的現金津貼,為期最多 6 個月,以渡過難關。政府提出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作為支援失業人士的替代方案,效果現時仍是未知之數。我希望政府能夠對自由工作者放寬申請門檻,讓他們可以受惠。為了提振經濟,預算案就金融和創新科技等產業提出了若干扶助措施,增撥資源促進文化和創意產業的發展,但卻看不到很多新意。事實上,本地文化創意產業在疫情之下受到相當嚴重的打擊,部分瀕臨崩潰,所以政府必須多加關注。以電影行業為例,由疫情爆發至今,電影院因實施社交距離措施而停業超過 140 天,去年的總票房收入為5 億元,較 2019 年下跌七成多,而小賣部和售賣飲食的收入更幾乎歸零。去年上映的本地電影數量只有 34 部,是 10 年來新低,戲院的"關門潮"已經出現。2021 年的第 40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需要延至2022 年舉行,更要把兩年的電影製作集合一起進行評獎,亦是歷來首見。

 

早前,語音社交平台出現"香港電影工業已死"的討論,雖然沒有結 論 ,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政府 再 不加大力度協助業界應對疫情、挽留人才,香港電影消失很有可能真的會變成無奈的事實。事實上,業界一直希望並很努力讓香港電影能夠傳承下去。我很希望政府能夠着緊一點,善用向電影發展基金注資的 10 億元,及時為業界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讓業界能夠走過逆境。我特別指出,影片的製作平台不應再局限於電影院和電視框,網絡亦是一個可以發揮的重要平台。我希望政府能夠多提供一點扶助,培育更多新血,豐富業界的人才庫。

 

在此,我想談談西九文化區("文化區 ")。雖然預算案有提及文化區的發展進度,但在為人所擔心的財務安排方面,便讓人有種避而不談的感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管理局")去年向立法會匯報財務狀況時已指出,文化區將會在未來 3 年出現 39 億元財赤,而預期能夠為文化區帶來穩定收入的所謂"ACE(藝術、商業、展覽)項目",也因為市場反應遜於預期而暫停。這情況不禁令人憂慮,文化區的財務困難難以在短中期內得到改善。然而,今年的預算案並沒有交代政府會如何與管理局共同提出一些新的財務安排方案,以確保文化區能夠持續穩定發展。這無疑令人更添擔憂。事實上,文化區佔用大片土地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我的感覺是,政府為了避免受到批評,就採用建設和設施先行的策略,而可以創收的商業用地卻一直延後發展,以致出現嚴重財赤。

 

代理主席,國家在 今年出台的《十四五規劃綱要》 裏的 "港澳專章"首次提出,香港可以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樣的安排既對香港提供實質支持,亦令人充滿期待。這個信息令社會整體,特別是業界,感到十分鼓舞。但是,如何實現這些規劃的願景?怎樣把握機遇?除了發展香港自身的文化藝術建設,當局更應該考慮如何配合國家的發展策略,以提升整體軟實力,並且作出貢獻。在這方面,我很希望政府能夠早日部署,充分掌握及利用這個難得的機遇。

 

至於體育方面,本年度的預算案持續向本地體育增撥發展資源,亦提出預留 3 1,800 萬元推行"提升足球場設施五年計劃",顯示政府對體育的重視。不過,面對即將在 2023 年落成的啟德體育園,政府在這一兩年依然未有把握好機遇,提出推動體育產業的策略。事實上,本地體育發展相當成熟,社會上有不少人從事體育運動、活動策劃、體育行政等工作,具備產業化的條件。在政策和場地軟件的配合之下,我相信體育產業可以成為本地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很希望政府能夠積極回應,盡早制訂明確的策略和措施推動體育產業化,促進香港經濟發展。

 

代理主席,我謹此陳辭,支持《2021 年撥款條例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