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立法會事務發言立法會議員議案:推動抗日戰爭歷史的教育
發言
返回
立法會議員議案:推動抗日戰爭歷史的教育
15.09.2021

主席,我發言支持劉業強議員提出的議案。 再過數天便是 9 月 18 日,亦即"九一八"事變 90 周年。"九一八"事 變拉開了日軍侵華的序幕,也開展了我國人民一段漫長和慘痛的反侵 略抗戰。對香港而言,亦在 1941 年 12 月 8 日受到日軍侵略,守軍苦 戰 17 天後投降,香港進入 3 年零 8 個月日佔的艱難歲月。

 

當時廣東境內湧現不少民間抗日組織,當中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 東江縱隊,以及直屬東江縱隊、由香港民間組成的港九獨立大隊與香 港的關係至為密切。港九獨立大隊除了營救愛國人土及盟軍飛行員, 亦參與了盟軍情報和抗擊工作,肅清土匪,保障平民的生命財產。他 們在全港各地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成為香港抗戰中堅持最久的抗擊 力量。

 

主席,我想藉此機會特別提述當時一宗由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即 東江縱隊前身)執行的營救任務,亦即是導演許鞍華在 2017 年執導的 歷史題材電影《明月幾時有》所講述的真實事蹟:日軍在侵佔香港後 全面搜捕為了逃避內地戰火而滯留香港的知名文化人,並且希望他們 可以為侵略者所用,游擊隊受命營救這批文化人,把他們喬裝成為難 民,再護送轉移至大後方,最終成功營救出包括茅盾、鄒韜奮、何香 凝丶梁漱溟、夏衍等一大批知名的愛國文化人、民主人士及其家屬等 共 800 多人,保護了這批寶貴的文化精英。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更 把這次營救活動稱為"抗戰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至今這場無一傷 亡的"勝利大營救"仍然受到國人歌頌。

 

事實上, 東江縱隊等組織對中國的抗戰勝利有着非常重大的貢 獻,也是香港淪陷後抗擊行動的主要力量,正正是全國和香港抗戰的 重要串連。可惜的是,不少港人對這段歷史仍然頗為陌生。原議案提 到要加強學校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抗日戰爭歷史,我認為值得支持。

 

現時香港有不少抗日戰爭遺蹟,見證了香港淪陷期間東江縱隊與 香港民眾奮起抗日、保家衞國的英勇事蹟,無論在學校教育或公眾教 育的層面,我認為應該更好地結合現有的抗日戰爭歷史教材和戰爭遺 蹟,包括發生過重要事蹟的路線和地點,提供給學生及公眾進行更全 面和實在的歷史教育。

 

當中北區烏蛟騰和西貢斬竹灣分別設有抗日英烈紀念碑,先後入 選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是香港抗戰歷史的 重要見證;此外,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即羅家大屋)、南涌羅屋村、 鹿頸村等地,都是見證香港抗戰歷程的珍貴建築,特區政府更應積極 推動以這些建築物及遺址為主的歷史文化本地旅遊。儘管如今很多老 戰士早已過世,但他們的後人大部分仍健在,特區政府應更積極組建 抗戰歷史資料庫,尤其是包含老戰士後人的第—手資料和口述歷史。

 

我同意修正案中提到在每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舉行 紀念活動,做到薪火相傳,至於是否要定為法定假期,我認為原則上有一定道理,但目前而言,以增加法定假期的數目為前提仍然可以進 行討論。無論如何,掌握歷史傳承變化,對學生以至公眾培養國家觀 念及國民身份認同十分重要。香港抗戰史與整個中華民族抗戰史血脈 相連,香港亦在國家抗戰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能更好地運用香港 地域的抗戰史作為材料,從生活文化中進行歷史教育,可讓香港人更 能體會國家與香港一衣帶水、共為唇齒的關係。

 

我謹此陳辭。多謝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