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立法會事務發言解散醫院管理局
發言
返回
解散醫院管理局
18.07.2013

主席,近年社會對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批評聲音不絕,各式各樣有關醫療失誤事故、人手不足、資源不均、輪候時間過長的批評,時有聽聞。究竟醫管局是否真的如此不濟,差得非要“殺局”不可呢?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醫管局自1990年成立以來,一直肩負着救治市民生命的任務,功不可沒。不過,針對上述的問題,加上在人口老化、經營成本和市民期望均日漸上升的同時,可預見本港的醫療體系所面對的壓力,只會有增無減。從這個角度來看,醫管局要作出檢討和改革是必要的。

 

首要檢討的,我認為是如何減少醫療事故,因為事故的多寡,直接影響到市民對整個醫療體系的信心。根據當局公布的數字,自2011年10月至去年9月的1年間,公立醫院通報的嚴重醫療事故有34宗,而重大的風險事故則多達102宗。雖然局方強調,事故較上一年度少,但涉及到生命安全,哪怕只是一宗半宗,亦應避免。我們需要做的,是調查各項事故中,是否涉及程序上的漏洞或是監管上的不足,甚至是當中有沒有醫護人員違反指引及如何作改善等。除此之外,還要適當地檢討醫護人手。如果人手長期不足,卻要應付大量的工作,壓力大、出錯的機會亦會增多,士氣自然會低落。員工面對這種情況,很多會選擇“跳槽”到私家醫院,令公立醫院的人手買少見少。有報道更指,即將投入服務的北大嶼山醫院的醫護人員嚴重不足,在開幕之初,竟然只能夠配備三分之一的人手,致令該醫院要到2016-2017年度才能全面啟動,人手規劃的問題,顯而易見。

 

主席,根據醫管局行政總裁所說,目前仍然有約二百多個醫生空缺,需要靠兼職及海外醫生填補,情況令人憂慮。況且,以兼職及海外醫生填補空缺,也只能是緩兵之計,並非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醫管局最應該做的,就是改善員工的待遇及工作條件,減少不必要的非臨床的工作。同時,亦應及早做好人手規劃,增加醫學院、護士學系,以至其他護士學校的學額,培訓更多本地人才。

 

另一個為人詬病的地方,便是資源分配的問題,現時7個聯網所分到的資源差異極大。例如九龍東人口佔全港13.8%,但在過往數年的撥款一直只維持在10.1%,多個專科的新症個案輪候時間亦以九龍東最長,包括輪候101周的矯形科。相反九龍中人口只佔全港7%,但卻持續獲14.2%撥款,輪候時間亦較短,如矯形及創傷外科只需24周。人口少,撥款反而較多,反映當中存在資源分配的問題。

 

不過,醫管局卻指,聯網資源不能簡單按人口比例分配,因部分聯網需服務跨區求診的病人,例如九龍中聯網有逾六成住院及專科門診服務,實際是提供予其他聯網的病人。但是,細心一想,其實需要醫療服務的病人,按道理應希望在區內享用醫療服務,總之離家門越近越好,特別是行動不便的長者,有誰會願意跨區就醫,折騰自己呢?

 

有意見認為醫管局“山頭林立”,聯網間各自為政,互相爭奪資源,制度極不合理。此外,有醫院的管理層不斷鞭策醫護人員工作,接受更多從其他聯網轉介的個案,推高需求及服務量,製造種種的“虛假需求”,藉以爭取更多資源。一些資源較少的醫院,競爭力本已不及其他醫院高,某些病人被迫轉介至其他醫院,然後又因服務量不足,所得的資源越來越少,造成惡性循環。

 

我認為較可取的方法,應以區內人口數目及結構為基礎,人口多或長者比例多的聯網,所得的資源應較多,其次才考慮服務量。將兩個因素綜合地考慮,才可保持合理及穩定性,減低醫院間互相競逐資源,過分催谷前線員工的惡習,制訂更客觀及公平的撥款準則。

 

事實上,醫管局成立20年,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收費便宜,為市民提供了全面的服務及保障,亦克服了多次重大疫情,從這個角度來看,可說是世界最好的公共醫療系統之一,但亦因此,在收費上與私家醫院有很大的差距,吸引了一批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中層市民從私營系統轉投到公立醫院求診,或視之為第二保障的意見,以致需求大增,輪候時間長,難以持續發展。故此,我建議醫管局應研究在公營醫療系統之中,多設一級的服務,讓有經濟能力或本身有購買醫療保險的中層市民,以介乎公院及私院之間的收費使用公院的服務,並可享有某些優化服務,例如自由選擇醫生等,以增加收入,減輕醫管局的開支壓力,騰出資源來改善其他服務。

 

最後,我想簡略回應一下議員提出的修正案。醫管局是一個年花數百億元公帑的機構,但公眾普遍認為其運作的透明度低。現屆政府亦肯定了問題所在,認為需作檢討。因此,我贊成盡快成立醫管局檢討委員會,全面檢討醫管局的職能,提高透明度,讓公眾監察。

 

主席,我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