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立法會事務發言2015年施政報告辯論(一)
發言
返回
2015年施政報告辯論(一)
11.02.2015

代理主席,由於我稍後的發言有關電影業,所以我先申報我是香港電影發展局的主席。

 

代理主席,政府今年的施政報告就我所關注的創意產業(特別是電影業)提出了多項支援措施,包括向電影發展基金(“基金”)繼續注資、在重點文化及娛樂發展區域考慮預留空間發展戲院,以及研究在土地出售及規劃上配合戲院的發展。這些支援電影業的措施回應了業界的長期訴求,我是非常支持的。

 

或許會有人質疑,是否多建戲院,便能振興本地的電影業呢?亦有人批評,在土地供應緊張時為何還要考慮撥地興建戲院。我在此必須澄清,業界的訴求其實並非要求政府撥地興建戲院,而是希望政府在進行土地規劃時,在缺乏戲院的地區的一些較大型商業用地賣地條款中,規定將部分面積留作戲院之用,以作為鼓勵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配套。所涉及的空間是非常有限的,絕非是與民爭地之舉。讓我們回顧歷史。在60年代至70年代,戲院曾經與學校、體育館及文娛中心等一同歸類為社區的必需設施。規劃條款列明,每1 000人中便需要38個戲院座位。到了80年代,政府調整政策,將戲院改為商業零售設施。近年,由於零售業暢旺,商用空間租金飛升,不少戲院雖然有觀眾,但仍受到擠壓,難以競爭經營而紛紛結業。戲院數目由1993年的119間下跌至2014年的47間,而戲院座位的數目則由約12萬個下跌至38 000個。在北區、大埔、深水埗等人口稠密的地區,更連一間戲院也沒有。

 

戲院數目減少,而為應付高昂的租金,院商在上映電影時難免會較多選擇荷李活賣座較有保證的影片,而本地電影(特別是新進導演的作品 )能夠獲得的檔期自然不理想,製作要收回成本的機會亦降低,投資者必然更審慎。因此,戲院數量的萎縮直接地限制了本地電影的數量和規模。

 

當然,單靠增加戲院數目是不足以振興本地的電影業的。目前,本地電影業面對的最大問題,是製作量不足,以及後繼無人。香港電影業的產量由高峰期曾經多達每年400多部,下降至近年連合拍片在內亦只有約50多部。製作量減少,電影業新人參與電影製作及磨練的機會亦會減少。此外,近年內地電影業發展迅速,吸引了不少本地製作精英人才北上發展,本地的電影業人才更青黃不接。

 

因此,如何提升本地製作量、培育電影人才和支持本地的後期製作,一直是我和業界非常關注的問題。他們希望政府能夠透過香港電影發展局和基金給予本地的電影業(特別是中小型電影製作)更多支持。這份施政報告提出再注資2億元予基金,對比6年前初始時所注資的3億元,規模是減少了,而支持本地電影業界發展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業界也提出很多建議需要落實。所以,業界非常關注2億元的注資是否足夠。我在此希望政府能夠留意基金的使用情況和實際需要,適時再給予支持。

 

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積極協助香港電影開拓市場,特別是內地市場。這方面需要特區政府透過《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下已有的機制與內地進一步磋商,克服“大門開,小門未開”的狀況,讓本地電影能夠更順暢地進入內地市場,以提高它們的回報機會、減低風險、吸引投資,以及增加產量和工作機會。代理主席,我必須強調,即使是荷李活電影,也正非常積極希望開拓內地市場。要爭取內地市場,並不等於要完全遷就內地觀眾和市場的品味,而是應該充分利用香港自由開放的創作環境,製作有香港特色和具創意的題材,面向更廣泛的華語片市場,帶動整個行業的復蘇。我們必須明白,香港製作不應只停留在香港,而應該把眼光放大。只要我們的電影能夠感動人心,我相信同樣可得到華語觀眾的支持。

 

代理主席,特區政府非常希望能夠發展新興產業,創造新經濟增長點,我認為這是進一步推動本地經濟發展的不二法門。我非常樂意看到今年的施政報告在關注傳統支柱產業的同時,也花了不少篇幅討論新興創意產業和創新科技的發展,並提出措施來支援。但是,我感覺有關力度仍然不足,需要加強。

 

另一方面,要推進經濟發展,我們不能忽視內地因素。近年來,內地經濟增長保持強勁趨勢,加上內地的市場龐大,我們如何善用香港背靠內地的優勢,把握機遇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充分利用香港擁有的自由開放的社會環境、健全的法制及運作高效的優勢,特別是發揮我們“超級連繫人”的角色,做好幫助內地企業走出去,把外國企業引進來的工作,是特區政府必須思考和具體落實的工作。

 

特別是,今年是中央政府落實“十二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十三五”規劃的草擬將會成為工作重點。自去年開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已啟動“十三五”規劃的前期準備工作。發改委亦已表示會繼續把港澳以獨立篇章作考慮,以促進港澳的經濟發展。

 

香港究竟應如何參與其中,使國家的規劃與香港的經濟發展互相配合,我相信是今年特區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事實上,施政報告已指出,為配合國家“十三五”規劃,特區政府更是全國首個提交建議的地方,特區政府的積極性應充分予以肯定。我亦在此希望政府能做好開始,提高社會的關注度,充分發揮社會積極性,把握好這次機遇,以利香港未來的發展。

 

代理主席,誠然,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有穩健的金融體制、自由的貿易市場和完善的法治制度,加上我們優越的地理位置,促使香港在金融、貿易及航運均能領先同儕。過去的國家規劃亦以鞏固和提升香港在這3方面的地位為重點。在下一個五年規劃,內地的金融改革正處於關鍵時刻,我相信香港正好利用本身的金融業務優勢,在協助中國金融市場走出去的過程中,擔當重要的角色,我相信亦能從中為本地金融業發掘更多的發展機遇。

 

“十二五”規劃在過程中曾經提到要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展國家的軟實力,我相信在“十三五”的規劃中,這項政策將會得到延續。事實上,在過去5年,無論是在博物館、表演場地,以至文化主題園區等硬件建設上,或音樂、電影、電視、出版或動漫等產業的發展,內地的資源投放和市場增長非常迅速,成效有目共睹。如果“十三五”規劃中的文化發展方針和力度不變,將會有更大的變化。

 

香港作為中國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中心,是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應該可以在發展過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本地的文化創意產業亦應該可以參與其中。可惜的是,至今為止,我們仍然未看到特區政府在本地文化創意產業在參與 “十三五 ”規劃方面有相關的具體論述。我期望特區政府今後在這方面有更詳細的交代。

 

我謹此陳辭。多謝代理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