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立法會事務質詢口頭質詢_改善青少年體能及健康的措施
質詢
返回
口頭質詢_改善青少年體能及健康的措施
18.03.2015

 

以下是今日(二零一五年三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馬逢國議員的提問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的答覆:

 

問題:

 

  由教育局、香港兒童健康基金和中國香港體適能總會合辦的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在二○一三/一四學年分析約十萬名學生的體適能數據後發現,學生總體的體能表現在各方面(例如男生的手握力和心肺功能,以及女生的柔軟度),均遜於內地、新加坡及歐洲的學生,而且有兩成七的學生體重過高甚至屬癡肥。此外,心臟病和糖尿病患者據報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而肥胖和缺乏運動可增加患上該等疾病的風險。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檢討中小學體育課程的內容,以及增加體育課時數,以期提升學生的體能;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有何措施鼓勵及支援學校和體育團體舉辦課餘體育活動,並加強它們和家長三者相互合作推廣體育文化,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及

 

(三)有何其他措施應付學生體能較差、相當比例的學生體重過高,以及心臟病和糖尿病患者年輕化的問題?

 

答覆:

 

主席:

 

  就馬議員的三部分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健康生活方式」是課程改革下重要宗旨之一。除體育課程外,我們亦透過不同的學科,以及全方位學習模式滲透健康生活相關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推動學生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和習慣(包括參與體育活動)。目前,教育局正檢視及更新各學習領域的課程指引。在體育課程方面,我們會持續發展學生活躍及健康生活方式,鼓勵他們多做運動;並採取不同措施,幫助學校建立體育文化。

 

  課時方面,小學及初中體育科佔總課時的百分之五至八(即每星期約80至120分鐘),高中的體育科課時最少為總課時百分之五(即每星期約80分鐘)。有關安排是因應各學習領域的學習需要,經過全面考慮而取得平衡,得到教育界廣泛的認同。

 

  體育課程的推行並不局限於體育課時內,學校可於課餘時間多舉辦各種活動,並開放體育設施,讓學生養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習慣,提升他們對運動的終身興趣。

 

(二)為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推動體育文化,除了現有的課程外,教育局亦透過不同措施,加強學校、體育團體和家長的合作,包括:

 

1)提供津貼予學校購買體育用具和聘請教練;

 

2)與其他政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如學界體育及舞蹈比賽、學校體育推廣計劃、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等,並免費或以優惠費用讓學校優先預訂公共運動設施;

 

3)開辦教師專業發展課程;

 

4)透過學校組織親子體育活動,如水、陸運會等,並增設親子接力賽;以及

 

5)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協辦「學校體育巡禮─我智Fit」計劃,促進家長和學生多做運動。

 

(三)為針對學生體能較差及體重過高等問題,局方已聯同其他部門透過多項措施,改善有關情況。例如:

 

1)在提升體適能方面,透過「健康及體適能」課程和舉辦不同的活動,如跳繩強心計劃和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等,以提升學生心肺功能,改善體質;

 

2)在健康推廣方面,教育局亦聯同衞生署推行「幼營喜動校園計劃」和「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除在學校中推廣外,衞生署更在社區教育層面展開「有『營』食肆運動」和「我好『叻』」社區健康推廣計劃」,向學童及其家長推廣健康飲食及體能活動,以預防及對抗兒童肥胖,減低兒童患上非傳染疾病的風險;以及

 

3)在健康服務方面,為了幫助兒童培養運動的習慣及協助有需要的學生,衞生署在母嬰健康院推行親職教育計劃,為中小學生提供學生健康及轉介服務,以及邀請學生參加「恆常運動健體班」或「活力Keep Fit班」,為超重學生比率較高的學校,提供到位的支援。

 

  教育局亦聯同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推行「安心校園」計劃,提供「安心」教育講座,增加師生對心臟健康的認識。此外,衞生署於二○○八年發表了一份名為《促進健康:香港非傳染病防控策略框架》的策略文件,政府於同年成立由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出任主席的防控非傳染病督導委員會,並在委員會下設立飲食及體能活動工作小組,聯同政府不同部門合作,以減輕由不健康飲食習慣、缺乏體能活動和超重及肥胖引起的健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