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資訊媒體資訊將「福利可攜」應用於教育制度
媒體資訊
返回
將「福利可攜」應用於教育制度
03.04.2014
據統計,跨境學童人數去年已接近2萬人,預計2018年居住深圳的港籍學生總數將會超越5萬人,當中有多少會選擇來港讀書,目前仍是未知之數。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當局繼續「見步行步」,跨境學童所引伸的問題,只會愈見嚴重。

筆者認為,較為可行的做法,始終是以「就近入學」為原則,在內地開辦港式學校及港人子弟班,鼓勵居於內地的港藉學童留在內地就學。

雖然現時深圳設有數所港人子弟學校,另有部份開設港人子弟班,但運作下來,發現有不少問題。首先,目前的港人子弟學校和港籍學生班,合共只可提供約1600個學額,相對學童的數目,是杯水車薪。加上學費高昂,每年可達兩萬元,未必是家長所能負擔。其次,雖然學校用的是香港課本,但內地教師不熟悉香港的情況及文化,在任教某些科目的時候,特別吃力。由於學校的師資參差,家長亦寧願讓子女跨境到香港就學。

這些問題,是需要兩地教育局協調、改善的。事實上,港藉學童既然擁有港人身份,理應享有12年免費教育的福利。故此,政府可探討將「福利可攜」的概念,應用於教育上,在深圳開辦由政府資助的港式教育學校,為港藉學童提供免費教育。同時,兩地政府亦應探討如何解決本港教師在內地執教的法律和財政問題,讓他們可在這些學校任教;或為內地教師提供培訓,以提升家長對師資的信心,吸引學生留深圳就學。

短期而言,當局應考慮不同過渡措施的可行性,例如在本地學校增加學額之餘,亦要提供額外的資源、配套,或與辦學團體合作,硏究將空置校舍復辦;同時,亦應完善學童出入境安排和交通配套,妥善處理跨境學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