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資訊媒體資訊硏究可行措施 處理跨境學童問題
媒體資訊
返回
硏究可行措施 處理跨境學童問題
11.09.2014
跨境學童每年遞增,單計本學年入讀小一的跨境生就有4000人,總數更超過25000人,當中衍生的問題亦多,早已為人詬病。去年,教育局為了紓緩北區小一學額緊張的問題,特設「跨境學童專屬校網」,將跨境學童分流至屯門、元朗,甚至東涌、黃大仙等地區。分流的目的達到,卻又激化了關口擠塞的問題。

據報,專屬校網的設立,令過往集中在羅湖口岸過關的學生,轉移至深圳灣口岸。

首日開學即有跨境學童因路途遙遠,交通需時而「遲大到」。而過關人數眾多,不但令櫃位大排長龍、校車亦塞滿過境區域,更出現學生排錯隊、走失等情況,場面十分混亂。

雖然開學日交通混亂屬普遍現象,但這不代表當局可以坐視不理。教育局對外應與深圳市政府協調,增加配套措施,改善交通問題;對內則應要求入境處配合,在學生上、下課的繁忙時段,增加櫃位,協助學童盡快完成過關手續等。

事實上,學校與關口距離遙遠,學童每天得花上3至4小時來回學校與家,不少學生早上5時就要排起床上學,這種「大長征」的生活,莫說是年紀小小的學生,恐怕連成年人也捱不住。因此,長遠而言,教育局應硏究將「福利可攜」的概念,應用於教育上,在深圳開辦由政府資助的港式教育學校,讓居於內地的港童同樣享有12年免費教育的福利,使他們能就近入學,免受舟車勞頓之苦,也可減輕香港小學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