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資訊媒體評論文章不應再用「中港」一詞_文匯報
媒體評論文章
返回
不應再用「中港」一詞_文匯報
29.01.2022
新一屆立法會早前開鑼,90名立法會議員揭開完善特區選舉制度後的新一頁。有議員提出換屆後首個議案,措辭中有「中港兩地」一詞,筆者隨即提出修正案,更正為「內地與香港」,此修正也獲得其他議員的支持。香港回歸祖國將近25載,作為中央全面管治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在用詞上應該名正言順地確立香港特區應有的地位。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的落實,是撥亂反正的開始,而加強全社會,尤其是政界人士的政治文化教育,擺正香港與內地的關係,是香港正本清源、重新出發的應有之義。


該議案是要求政府嚴防新冠病毒輸入、全方位阻止擴散、盡早落實通關,其本意並無問題,我完全支持。只是當中提及「中港兩地免隔離檢疫通關無期」的「中港兩地」一詞,引起我的注意並提出修正。該議案在議員實際讀出時
,沒有再用「中港」一詞了。 港英刻意炒作「中港」製造區隔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港」這個用詞,「中」代表中國、「港」代表香港,將香港與國家並列,顯然是不正確、不妥當的。由於歷史原因,香港社會上、傳媒上,甚至部分政界人士,長期慣用「中港」一詞,這其實是港英時代遺留下來的陋習。在英國人管治的時期,對香港實行殖民管治,自然想將香港「去中國化」,因此事事將香港與中國對立而觀。到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開展談判期間,英國人更企圖將香港加入作為談判的其中一方,搞所謂「三腳櫈」,被國家斷然拒絕。但是,港英政府依然不斷炒作「中港」一詞,這個詞後來也成為反中亂港分子搞所謂「本土文化」、鼓吹「反中」、「港獨」的一個常用語。


已故的資深媒體人江迅曾撰文講述20多年前從上海來香港,在羅湖入境時要填入境表格,他在「來自哪裏」一欄填
「上海」,但職員卻偏要他改成「中國」,他覺得不妥,在擾攘了幾分鐘後才無奈改成「中國上海」,可見一個嚴謹的文化人對自身國家身份認同的重視和堅持。


香港回歸後,「中港」一詞就不應再用。觀乎中央、內地就香港問題的文件、遣詞造句,從來不會提及「中港」
,正如對台灣問題也不會提「中台」一樣。港人較為熟悉的CEPA,全稱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英文全稱是The Mainland and Hong Kong 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


據傳媒報道,在2015年初,特區政府就曾發出《用詞正確》內部通告,要求各部門的文件或通函在提及中國內地與香港的關係時,不應用「中港關係」,而應該用「內地與香港的關係」。但這份通告似乎沒有得到嚴格的落實和貫徹,多年來,「中港」一詞仍然時有所聞,反對派更是常常用這個詞來扭曲內地和香港的關係,「香港本土」發起人毛孟靜就攻擊通告是把政府用字「大陸化」,是「想壓低香港的位置」云云,這些惡劣行為導致社會上的觀念混淆,是非不清。


官員議員以身作則棄用錯誤用詞


必須看到,一個詞語的運用,有其字面意思,也有其背後的心理暗示。「中港」一詞將特區與國家並列稱呼本來就不對,更對港人傳遞一種將香港與祖國其他地方區隔開來、割裂開來的心理暗示,長此以往必然會產生問題。早年反中亂港分子炒作所謂「本土意識」,搞什麼「驅蝗行動」,甚至煽動「港獨」等等,說到底都是這種錯誤意識的延續。


《論語》指出:「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要做好一件事,採用恰當合理的名稱,做到名實相符,至關重要。香港正在撥亂反正,香港國安法從法律機制上保障了香港不會危害國家安全,完善選舉制度理順了香港立法會、特首的權力機構的產生機制,為香港良政善治、長治久安奠定了基礎。但在文化上的改變,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但所謂長時間不是我們一直拖拉不改的藉口,而是要從今天起坐言起行。


事實上,香港回歸祖國將近25年,過去的一些未能正確反映香港現實的詞語陋習必須改正。因此,從今天起,政府官員、議員、社會賢達、文化和傳媒工作者,就應該以身作則,正確表述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大家共同將類似「中港」這些不合時宜,甚至是錯誤的用詞糾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