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媒體資訊資本壹周專欄文章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 加快建屋步伐
資本壹周專欄文章
返回
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 加快建屋步伐
14.08.2014
近期樓市價量齊升,特別是中小型單位的頻頻以「破頂價」成交,發展商的「蚊型」單位受追捧,令房屋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熱話。新論壇於6月至7月期間,用音頻電話隨機抽樣,成功訪問了1,103名市民,了解他們對本港房屋問題的意見。

結果發現,在扣除已經擁有物業的4成受訪者後,仍然有53.2%的受訪者表示「有想過買樓」,當中年輕受訪者的置業意欲較高。至於上車的方法,54.9%受訪者希望可以自己儲錢付首期,但亦有46%受訪者認同,年輕人應該先找人工較低的工作去排隊輪候公屋,反映部份人願意犧牲工作的發展來換取輪候公屋的資格,可見社會對房屋需求之殷切。

按政府的計劃,未來10年可提供20萬個公營房屋 (如果順利的話),但相對於現時25.5萬宗申請,仍然是求過於供。更令人擔心的是,以目前的樓價趨勢,已經遠超於一般人的承擔能力,這只會讓更多的市民是透過政府而不是市場來解決房屋需要,社會對公營房屋的需求只會不斷增加。

在調查中發現,有相當部份受訪者同意犧牲工作的發展機會來換取輪候公屋的資格,有人說這是反映青年人沒有志氣,但筆者傾向認同,這是目前樓價太高,青年人置業無望之下的一個無奈選擇。然而,這種想法無疑會阻礙青年人的事業發展,減慢他們向上流動的機會,這類房屋需求亦未必是原來的公屋政策所能顧及的。故此,政府應盡快調整公私營房屋比例、公布未來居屋的供應及興建計劃,讓青年人能自食其力,透過居屋來滿足他們「上車」的訴求,追回去屆政府在土地供應和房屋問題的缺失,加倍努力,亡羊補牢。